中新网呼和浩特7月31日电 (记者 李爱平)31日,有着“中国乳都”称号的呼和浩特,依靠“一杯奶”再次得到外界的高度认可。
在当天举行的世界奶业大会新闻发布会上,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智山对呼和浩特点赞说:“呼和浩特拥有排名世界前10位的两大乳业龙头企业——伊利和蒙牛,提升了中国奶业的世界知名度。”
“内蒙古自治区是奶业大省(区),奶类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位,人均奶类数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。”张智山进而认为,在中国奶业的版图里,内蒙古自治区,尤其是呼和浩特市,在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等方面,在全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。
呼和浩特市位于国际公认的北纬40°黄金奶源带。
图为世界奶业大会新闻发布会现场。 李爱平摄
“全国人民每喝6杯牛奶就有一杯来自内蒙古,而呼和浩特是这一杯牛奶的主要城市。”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一级巡视员云新明表示。
云新明介绍:“去年底,呼和浩特市的奶牛存栏达到34万头,牛奶产量超过180万吨,奶业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2200亿元,乳制品产业集群入选了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,获批全国唯一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,伊利、蒙牛两大本地乳企分别位居全球乳企第5位、第7位。”
在云新明看来,呼和浩特奶业已进入了全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,正在往“中国奶罐”中装入更多好奶,“中国乳都”也正在向“世界乳业科技之都”加快迈进。
内蒙古农牧厅副厅长赵玉生表示,作为内蒙古首府,呼和浩特2005年成功问鼎“中国乳都”,孕育了伊利、蒙牛两大千亿级乳企,以资源优势、龙头带动,领跑国内乳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,正在打造奶业发展的“第一阵地”。业界人士称,这也是呼和浩特靠“一杯奶”提升世界知名度的原因所在。(完)
中新网石家庄7月31日电 (赵丹媚 陈林)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3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称,河北上半年共支出就业补助资金13.36亿元,发放失业保险金7.08亿元、失业补助金1.78亿元,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参保企业减负24.24亿元,稳就业政策红利得到充分释放。
今年上半年,河北城镇新增就业51.09万人。据悉,河北共支出就业补助资金13.36亿元,惠及20.84万人次、4.67万家企业。为发挥失业保险助企纾困效应,河北延续实施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,为45.5万参保单位减负24.24亿元,惠及职工800.36万人;为10.28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7.08亿元;为6.3万人发放失业补助金1.78亿元。
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李仓志介绍,河北多渠道推动重点群体就业。开展公共服务“六进”校园活动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10项推进计划等。开展就业援助月、春暖农民工、薪暖农民工等行动,全力促进就业困难人员、农村劳动力、脱贫劳动力就业创业。
此外,河北密集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,促进人岗精准对接。截至6月底,共组织招聘活动4850场,发布岗位327.08万个,促进务工就业43.27万人。(完) 【编辑:田博群】